物理与天文学院按物理学(致远荣誉计划)专业、物理学(强基计划)专业和理科试验班类招生。入学后,秉承个性化人才培养理念,学院按物理学(致远荣誉计划)专业、物理学(强基计划)专业、物理学专业、应用物理学专业、天文学专业、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双学士专业培养满足不同需求的人才。同时,学院还设立了人才培养特色班--李政道物理班。为了使学生厘清各专业培养目标的异同,弄清楚分流进入各专业的具体流程,在此特按专业类别就2023级的培养计划予以说明【注:物理学(致远荣誉计划)的培养由致远学院负责,这里不再累述】。
一、物理学(强基计划)专业
为了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教育部自2020年起实施强基计划。物院设立物理学(强基计划)专业,课程包括物理基础课程、数学和数学物理类课程、专业类课程、实验和实践课程以及学校要求的其他课程等模块,具体课程如图:
 
整个修业期间,学生须修满166个学分,其中包括9学分的专业选修或交叉课程,交叉模块课程涉及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相对应的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相关的专业类课程,具体如下:
(1) 高端芯片模块 要求最低学分:9 学分  |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学时分项  | 年级  | 推荐  | 课程  | |
理论  | 实践  | |||||||
EE0501  | 电路理论  | 4  | 64  | 64  | 二  | 2  | 交叉课程  | |
EST2501  | 数字电子技术  | 2  | 32  | 32  | 三  | 2  | 交叉课程  | |
EST2505  | 模拟电子技术  | 3  | 48  | 48  | 三  | 1  | 交叉课程  | |
MST2306  | 半导体物理  | 2  | 32  | 32  | 四  | 2  | 交叉课程  | |
MST2304  | 半导体器件原理  | 3  | 48  | 48  | 四  | 2  | 交叉课程  | |
(2) 智能科技模块 要求最低学分:9 学分  |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学时分项  | 年级  | 推荐  | 课程  | |
理论  | 实践  | |||||||
CS1501  | 程序设计思想与方法(C++)  | 4  | 80  | 48  | 32  | 三  | 1  | 交叉课程  | 
CS0501  | 数据结构  | 3  | 48  | 48  | 三  | 1  | 交叉课程  | |
AI2615  | 算法设计与分析  | 3  | 48  | 48  | 三  | 2  | 交叉课程  | |
AU3323  | 人工智能基础  | 2  | 32  | 32  | 三  | 2  | 交叉课程  | |
(3) 新材料模块 要求最低学分:9 学分  |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学时分项  | 年级  | 推荐  | 课程  | |
理论  | 实践  | |||||||
MSE3308  | 材料性能(1-力学性能)  | 2  | 32  | 32  | 三  | 1  | 交叉课程  | |
MSE230  | 材料科学基础(1)  | 3  | 48  | 48  | 三  | 1  | 交叉课程  | |
MSE330  | 材料性能(2-物理性能)  | 2  | 32  | 32  | 三  | 2  | 交叉课程  | |
MSE230  | 材料科学基础(2)  | 3  | 48  | 48  | 三  | 2  | 交叉课程  | |
MSE3310  | 材料组织结构的表征  | 4  | 64  | 64  | 三  | 2  | 交叉课程  | |
(4) 先进制造模块 要求最低学分:9 学分  |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学时分项  | 年级  | 推荐  | 课程  | |
理论  | 实践  | |||||||
MECH3510  | 计算固体力学与程序设计  | 4  | 64  | 64  | 三  | 2  | 交叉课程  | |
MECH3512  | 计算流体力学与程序设计  | 4  | 64  | 64  | 三  | 2  | 交叉课程  | |
MECH3508  | 复杂系统动力学计算机辅助设计  | 4  | 64  | 64  | 三  | 2  | 交叉课程  | |
MECH3530  | 微纳材料的跨尺度计算  | 1  | 16  | 16  | 三  | 1  | 交叉课程  | |
MECH3531  | 大型航天器在轨组装动力学  | 1  | 16  | 12  | 4  | 三  | 2  | 交叉课程  | 
MECH4508  | 海洋环境流体力学  | 1  | 16  | 16  | 四  | 1  | 交叉课程  | |
(5) 信息安全模块 要求最低学分:9 学分  |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学时分项  | 年级  | 推荐  | 课程  | |
理论  | 实践  | |||||||
CS2501  | 离散数学  | 3  | 48  | 48  | 三  | 1  | 交叉课程  | |
NIS2331  | 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  | 2  | 32  | 32  | 三  | 1  | 交叉课程  | |
NIS2301  | 网络空间安全及法律法规  | 2  | 32  | 32  | 三  | 1  | 交叉课程  | |
NIS2334  | 操作系统原理  | 2  | 32  | 32  | 三  | 2  | 交叉课程  | |
NIS2339  | 信息安全综合实践(1)  | 2  | 32  | 0  | 32  | 三  | 2  | 交叉课程  | 
NIS3351  | 数据库原理及安全  | 2  | 32  | 32  | 四  | 1  | 交叉课程  | |
(6) 应用物理与天文模块 要求最低学分:9 学分  |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学时分项  | 年级  | 推荐  | 课程  | |
理论  | 实践  | |||||||
PHY3852  | 光电子信息导论  | 3  | 48  | 48  | 四  | 1  | 交叉课程  | |
PHY3851  | 半导体物理  | 3  | 48  | 48  | 四  | 1  | 交叉课程  | |
AST2601  | 天体物理概论  | 3  | 48  | 48  | 四  | 1  | 交叉课程  | |
AST1601  | 现代天文学  | 3  | 48  | 48  | 三  | 2  | 交叉课程  | |
注:在以上交叉特色课程模块中的1个模块修满至少9学分,或在专业类选修课中额外修满至少9学分;多修学分计入个性化学分。。
需要注意的是,学院将在大一开学前,选拔部分学生加入李政道物理班,加入李政道物理班的强基计划学生将执行李政道物理班(非致远荣誉)培养方案(具体见后)。
二、理科试验班类
交大整合数学科学学院和物理与天文学院资源,自2017级起,以理科试验班类平台招生,学生大学一年级阶段统一培养。在大学第一学期的期中,数学科学学院和物理与天文学院将根据高考成绩、能力测试并综合学生志愿进行预分流,在大学一年级的第二学期期中,开始启动正式分流,从大学二年级起分别进入数学科学学院和物理与天文学院继续培养。
进入我院学生,大学二年级第一学期,将分为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双学士专业、物理学类专业和天文班,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双学士专业和天文班学生将执行相应专业的本科培养方案,物理学类专业学生于二年级下学期分成物理学专业和应用物理学专业,继续培养。理科试验班类学生的分流情况如下:
 
需要注意的是,学院将在大一开学前,选拔部分学生加入李政道物理班,加入李政道物理班的理科试验班类学生将执行李政道物理班(非致远荣誉)培养方案(具体见后)。
三、物理学专业
2023级物理学专业课程包括物理基础课程、数学和数学物理类课程、专业类课程、实验和实践课程以及学校要求的其他课程等模块,具体课程如图:
 
整个修业期间,学生须修满167学分。
四、应用物理学专业
2023级应用物理学专业具体课程如图:
 
整个修业期间,学生须修满161学分。
五、天文学专业
2023级天文学专业课程也包括物理基础课程、数学和数学物理类课程、专业类课程、实验和实践课程以及学校要求的其他课程等模块,具体课程如图:
 
整个修业期间,学生须修满165学分。
六、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双学士学位专业
为培养理工融合交叉的复合型创新型专业人才,物理与天文学院和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联合设立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双学士学位项目第一主修专业为物理学专业或物理学专业(国际班),第二主修专业为电子科学与技术。
学院于学生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启动项目申请报名。符合申请条件的学生可自愿报名,由双学位项目管理小组进行资格审查后确定进入双学位项目的学生名单。项目的申请、退出、毕业资格的审核等事宜依照《上海交通大学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双学士学位项目管理实施细则(暂行)》规定执行。
加入双学士学位的学生,需修读的课程如下:
 
整个修业期间,学生需修满192学分。在最长学习年限内,达到双学士学位项目培养要求者,可取得双学士学位项目的毕业资格。所修两个专业的学历在毕业证书中予以注明,所授两个学位在学士学位证书中予以注明,均不单独发放。
七、李政道物理班
为了加强基础学科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国际顶尖的物理学和天文学领军人才,上海交通大学整合物理与天文学院、李政道研究所和致远学院的优质资源,从2021级起设立人才培养特色班--李政道物理班。李政道物理班的创立是当年李政道先生倡导的CUSPEA项目的传承和创新。
李政道物理班的学生主要由两部分组成:进入致远学院物理方向的本科生,及从物理学(强基计划)和理科试验班类招录的学生中择优选拔的本科生,两部分学生将一起修读专业核心课。经选拔的学生须修读的课程如下:
 
整个修业期间,需修满至少166学分。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