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在广州落幕。上海交通大学6件终审决赛作品,共2项获特等奖,3项获一等奖,1项获二等奖,最终以总分450分实现“挑战杯”三联冠,与清华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共同捧杯。
物理与天文系参赛作品“钕钡铜氧薄膜籽晶过热性能提升及其应用于超导晶体制备的研究”获得数理组全国一等奖,助力交大三联冠,同时也书写了物理与天文系蝉联三年获得数理组第一的辉煌。此次挑战杯数理组未设特等奖,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系参赛作品与清华大学并列第一。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F12级李昊辰、F13级樊文硕,物理与天文系F14级朱奕砂共同组队,夺得挑战杯数理组第一名,本次参赛队指导老师是物理与天文系“国家高层次人才”姚忻教授。申报人李昊辰作为第一作者在国际主流期刊Cryst. Growth Des. 上发表文章。
本次参赛作品围绕高温超导薄膜过热这一特殊的物理现象为核心,对影响钕钡铜氧薄膜籽晶过热性能的本质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对比研究了不同籽晶诱导生长模式对过热性能与超导晶体性能的影响。在应用上,采用上述高过热性能薄膜与籽晶诱导生长模式,制备高品质的铁掺杂钇钡铜氧单晶,为超导机理研究提供样品,制备较难生长的具有高熔点的高温超导钕钡铜氧块材,为高温超导应用提供晶体。
继物理与天文系高飞凭借作品《XENON100暗物质探测实验中的杂质光电离信号及其鉴别方法研究》、鲍曼凭借作品《核子分离能公式的改进以及GK关系新特征的发现与解释》分别夺得2011年第十二届、2013年第十三届挑战杯挑战杯数理组特等奖,上海交通大学在这次挑战杯创下了三联冠的辉煌历史,而物理与天文系也书写了三联冠的记录。一直以来,物理与天文系非常注重人才培养,加大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物理与天文系学生连续三届问鼎 “挑战杯”成绩的取得是物理与天文系创新型人才培养成果的真实体现。
作者:朱奕砂、梁钦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