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7日-8日,“人工微结构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2016年度学术交流会在上海举行,来自上海交大和人大的近30名中心成员参加会议,中心成员之一,20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Tony Leggett教授也出席并参与了学术讨论。
协创中心上海交大与人大学术交流会由王孝群与贾金锋两位教授倡导,旨在促进协创中心内部成员的学术交流,提升成员间协同合作的机会,推动本中心创新性科研工作的进展。在顾威教授的提议下,本次学术交流会安排了时长均为30分钟的四个综述报告和十二个进展报告,分布于超导电性、拓扑与狄拉克材料、量子理论与计算、自旋阻挫等主题方向。
上海交大的钱冬、刘灿华、李耀义和马杰分别以“高温超导和Mott-Hubbard 模型的最新实验进展”,“FeSe/STO体系中的界面增强超导”、“Mojarana费米子的研究进展”以及“三角晶格的复杂物理特性”为题做了综述性报告;人民大学的卢仲毅、张清明、季威和余伟强以及上海交大的张文涛、顾威、沈文忠、邢晖、孙弘、郑杭、蔡子和张何朋等人报告了在各自研究领域近期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与进展。在许多的报告之后,与会的中心成员们展开了热烈讨论,形成了一种非常活跃的交流氛围。
本次学术交流会的开始,中心管委会成员郑杭教授作了开场致辞。他回顾了上海交大凝聚态物理领域的研究者们加入“人工微结构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的历程以及大家对中心的发展贡献,同时也对中心内的南大、复旦、浙大以及中科大和强场中心等兄弟单位表示了感谢,并祝愿与会的中心成员们在中心的支持下取得更大科研成果。
在学术交流会的最后,中心管委会成员、上海交大物理与天文系主任王孝群教授作了总结发言。他认为学术交流会有利于增强中心人员的交流、增进成员间的协同合作,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机会。协同创新中心为交大凝聚态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我们应抓住机会,以国际一流为标准、以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为目标,建成一个在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凝聚态学科基地。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