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LICE量能器国际合作组研讨会于2018年9月19-21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召开,来自德国(DESY,马普所-慕尼黑,海德堡大学)、法国(巴黎第十一大学LAL, 巴黎综合理工大学LLR,里昂大学IPNL, Omega/IN2P3-CNRS)、西班牙(CIEMAT)、日本(东京大学,信州大学、九州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和李政道研究所等17多所高校和研究所约50名研究人员参加,其中40%为国外参会者。会议由上海交通大学和李政道研究所共同主办,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粒子物理前沿卓越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粒子物理与相互作用协同创新中心和北京大学高能物理研究中心等单位协办。
CALICE国际合作组由来自德国、法国、瑞士、美国、加拿大、中国、日本、韩国、英国、荷兰、比利时、捷克、西班牙、俄罗斯等国家的30余所大学和研究机构的300多位研究人员组成。合作组主要针对下一代高能对撞机实验研制基于粒子流算法的具有高颗粒度、高能量分辨率、超高空间和时间分辨率的电磁量能器和强子量能器原型样机。对量能器的关键技术进行协同合作攻关,目标是提高探测器对高能电子,光子,带电强子和中性强子等粒子的能量、空间和时间测量精度,进而提高粒子的区分效率。
此次会议由CALICE合作组发言人马普所的Frank Simon教授主持,物理与天文学院粒子与核物理研究所杨海军教授致欢迎词,并简要介绍了物理与天文学院,粒子与核物理研究所、李政道研究所的相关情况。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3月加入CALICE合作组,主要参与高颗粒度强子量能器预研,目前有郭军、李亮、李数、杨勇和杨海军,博士后Francois Lagarde、胡继峰、以及研究生刘冰、刘殿宇、张天骄、何显科、沈秋平、王曦等参与。
本次会议安排了36个报告,内容涵盖了基于硅像素和钨吸收体的电磁量能器、基于塑料闪烁体和硅光电探测器的电磁量能器、基于RPC的半数字化强子量能器、基于闪烁体和硅光电探测器的模拟读出强子量能器、量能器原理样机束流测试报告和分析结果、电子学读出系统设计和性能测试、应用先进的机器学习方法分析实验数据、粒子探测器技术的实际应用等多方面的实验和技术进展。会议特别邀请了高能物理研究所高杰研究员作高能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CEPC总体进展报告。中方参会人员做了8个与CEPC相关的研究进展报告,包括高能物理研究所(4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个)、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各1个学术报告。
根据CALICE合作组的章程,会议期间分别召开了顾问委员会会议,技术委员会会议和机构委员会会议。委员会讨论了CALICE国际评估的相关事宜,听取了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加入CALICE合作组的申请报告。经过机构委员会主席Imad Laktineh教授和成员的充分讨论和投票决定,正式宣布接纳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为CALICE合作组的成员单位。会议公布了下届CALICE合作组会议将于2019年4月10-12日在荷兰乌得勒支大学(Utrecht U.)召开。此外,机构委员会推选法国巴黎综合理工大学LLR实验室VincentBoudry教授,日本信州大学Tohru Takeshita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杨海军教授组成专门委员会,遴选下一届CALICE合作组发言人。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