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中法粒子物理联合实验室研讨会于2019年4月24-27日在上海举行。来自中法两国二十余研究所和大学的近150位专家学者齐聚交大,其中约50位参会人员来自法国国家核物理与粒子物理研究所,以及巴黎、马赛、里昂、斯特拉斯堡、克莱蒙费朗、波尔多等大学。会议由上海交通大学和李政道研究所主办,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合作单位协办。
研讨会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陈刚、法国马赛大学高能物理研究中心Eric Kajfasz、上海交通大学粒子与核物理研究所所长杨海军共同组织和主持。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院长景益鹏院士和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陈和生院士致欢迎辞。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科技领事GaétanMessin(梅森)先生,法国国家核物理和粒子物理研究所副所长Patrice Verdier教授分别致辞。参加本次研讨会的部分专家还包括: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院士,法国国家核物理和粒子物理研究所所长Reynald Pain教授,法国科学院院士Michel Davier教授,法国艾克斯马赛大学副校长Pierre Chiappetta教授,法国巴黎六大高能物理中心主任Gregorio Bernardi教授,法国LLR中心主任Jean-Claude Brient教授,法国里昂大学粒子与核物理研究所Imad Laktineh教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娄辛丑、高杰、张双南、陈国明、杨长根研究员,南京大学金山教授,复旦大学黄焕中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韩良教授,山东大学王萌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周代翠教授,清华大学杨振伟教授等。
中法粒子物理联合实验室(France China Particle Physics Laboratory,FCPPL)是根据2007 年4月中国科学院和中国有关高等院校与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和法国原子能科学委员会签署的合作协议建立的机构。中法粒子物理联合实验室旨在推动中法科学家在粒子物理领域合作与交流,开展基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大型粒子对撞机(LHC)的科学实验研究,定期交换科学家、博士后与博士生人员。目前中方有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机构参加。法方有法国国家核物理粒子物理研究院(IN2P3)下属研究所、法国原子能委员会、马赛大学、里昂一大、巴黎六大、巴黎十一大、克莱蒙费朗大学等机构参加。中法双方约各有150名科学家和工程师参加,另有约70名博士研究生和20多名博士后。研究领域包括:LHC实验物理、北京谱仪BESIII物理、江门中微子实验、计算机技术、理论物理、天体物理及宇宙学、未来加速器技术研究和电子学及智能传感器等。
“中法粒子物理联合实验室研讨会”是为中法双方此项合作而设立的学术交流平台。研讨会于2008年首次在法国马赛举行,之后每年由中法两国轮流承办,是中法两国粒子物理学家一年一度的交流盛会,受到两国粒子物理学界的高度重视。本次研讨会深入回顾和总结了中法双方在过去一年的合作研究进展。会议期间还举行了执行委员会会议,讨论和正式接纳中山大学为中法粒子物理联合实验室的成员单位。讨论重新签署FCPPL下一阶段四年的合作框架和计划。希望通过研讨和协商,双方能在粒子物理分析、探测器研发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密切和深入的合作。
上海交大郭军、李数、贺刚、求芳英、杨子和多位学生参与会议的组织和安排。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