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益新做客物理与天文学院第九期学生党员先锋论坛,为物院学生党员带来题为“我和交大,我和交大物理”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在物理楼111报告厅举行,原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党总支书记、原媒体与设计学院党总支书李彩英老师,媒体与设计学院党委副书记李春梅,物理与天文学院党委副书记朱敏,两院思政教师及学生党员代表出席,讲座由梁钦主持。本次活动是两个学院合作开展的“读懂中国”系列活动的开篇讲座。
陈益新1956年毕业于交通大学电工器材制造系电气绝缘和电缆技术专业后留校任教。1979年作为首批访问学者前往美国圣地亚哥加州大学从事集成光学研究。1981年回国后在上海交通大学负责重建应用物理系担任系主任并创立固态电子学和集成光学实验室。曾先后荣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1991年获国务院颁发政府特珠津贴和证书。
讲座伊始,陈益新首先向同学们讲述了他大学时代刻苦的求学历程。他回忆道:1952年开始全国通考,能够考进交通大学并不是容易的事,当在报纸上找到自己被交大录取,着实激动万分。在校期间,他始终用最高的标准要求自己,特别喜欢大学物理课程,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习题外,还去图书馆找了外国教材,几乎将书中所有习题都做了一遍。他还介绍了大学学习与生产实践密切结合的深刻体会,当他分配到这个专业开始心存疑虑,绝缘和电缆真有那么多好学吗?通过实地到工厂进行了第一次认识实习、第二次生产实习和最后的毕业实习,逐步认识到绝缘和电缆的原理、技术、设计和工艺都大有学问,并对祖国的建设和发展是不可缺少的基础工业。他从此潜心钻研,从不松懈,查阅了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功夫不负有心人,大学毕业时完成了高压电力电缆产品以及生产车间的技术设计,这在当时具有相当先进水平。所以他的毕业论文被选为首次公开答辩,作为进行国家考试的示范,并在当时的《人民日报》上作了报道。
紧接着,陈益新讲述了他在上海交通大学恢复绝缘电缆专业,以及参与领导重建应用物理系并创立固态电子学和集成光学实验室的经历。1956年毕业后,陈益新被分配留校任教,辅导电介质物理课程。1958年交通大学西迁时,绝缘电缆专业的教师和实验设备几乎全部搬到西安,上海交大需要再造一个绝缘电缆专业,好比是重起炉灶。刚毕业不到两年的他带领年轻教师通过努力,开出了电介质物理等全部专业课程和实验,在1961年按时培养出迁校后第一批绝缘电缆专业毕业生。同时根据国家迫切需要,承担培养通信电缆人才的国家任务,他与另外二位老师合作突击开设通信电缆新课程,并在1962年输送了一批通信电缆毕业生,通过交大这批毕业生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国防通信电缆研究所,并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学校抽调陈益新参与领导重建物理系,并安排他作为首批访问学者赴美探索学习新兴学科,根据他研究通信电缆的经验,意识到在通信领域将需要有颠覆性技术来取代,他毅然选择了集成光学和光纤通信作为主攻目标。并在1997年有幸收到国际诺贝尔物理学奖提名的邀请,由于他对光纤通信的意义有深刻理解,他坚定地推荐通信光纤发明人华裔科学家高锟作为候选人。高锟最终在2009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陈益新恐怕也成为国内唯一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提名者。
他在担任应用物理系主任期间,努力贯彻学校党委“以工带理,以理促工,理工结合”的重建理科的方针。结合到他在访问学者期间学到的新知识和国际一流大学的成功经验,在教学与科研的实践中身体力行能力把理工有机结合起来,在国内首先给学生讲授集成光学原理、技术和应用,固态电子学和微加工物理等新课程,让学生把物理原理和工程技术实际应用密切结合。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实际体会到这些课程帮助很大,不仅能用于分析问题的原因,也有助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集成光学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刚发展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它要求深厚的现代光学、微电子学和微加工技术的基础。类似于集成电路那样,集成光路是将不同功能的微纳米尺度的光波导器件集成在基板上,使性能极大优化,这必然是光通信器件的未来发展方向。他在学校的支持下创建了光电子和集成光学学科和实验室,承担和完成了国家863光电子项目中多项集成光学课题,使上海交大在集成光学领域走在全国高校的前列。
光器件是我国整个光通信产业链中最薄弱的环节,集成光路也就是光芯片又是高端光器件的核心技术,而当时几乎所有光芯片都出于外国公司。陈益新从1998年开始的几年里,先后受邀请到两家世界顶级的光器件公司工作,对先进的光器件和光芯片有了实际了解。因此作为技术顾问在2010年和2015年分别参与国家十二五和十三五光器件发展规划制订时主张要把各种光芯片列为发展重点,充分体现了他的前瞻意识。并且作为高级顾问直接帮助一家国内公司开发和批量生产用于光纤到户的光芯片,结束了光芯片完全为外国公司垄断的历史。
他在建设集成光学学科的同时,他还把赴美访问期间学习的新技术、新思路应用到高密度垂直磁记录技术方面的研究。从零开始,他领导的小组苦战三年完成了垂直记录薄膜磁头的研制,性能达到预期指标,又一次完成了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得到国家计委的特别奖励。他所创立的微加工学科和实验室,为后来上海交大发展微纳米学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讲座最后,陈益新还向同学们介绍了他对油画的追求和科学与艺术融合的理解。他从中学美术老师的启蒙,至大学时期的课余爱好和大师的指导,如今退休后坚持绘画写生,把年轻时候的爱好和梦想坚持到现在。他认为这样的科艺观,和交大的培育密切相关。交大的培养,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坚持科学和艺术的统一,这也是李政道博士的一贯理念,交大给了我们培育真善美的平台。
在讲座结束后,陈益新教授与同学们亲切交流,为大家答疑解惑。同学们从陈教授的解答中进一步了解了他对物理和艺术的理解,同时深刻感受到他对交大的认同和归属,对祖国的责任和义务。
本次活动是物理与天文学院学生党员先锋论坛系列活动的第九期,该系列活动旨在加强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思想上的交流碰撞,进而更好地实现价值引领。通过本期论坛,物院学生党员真切地感受到了陈益新教授科艺双馨的成就和科技报国的情怀,陈教授的事迹鞭策着同学们要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放眼更宽阔的未来,看到更美的世界,作为交大物理人,始终秉持探求宇宙之美的情怀,勇于承担振兴国家的责任。
文稿:黄思敏
摄影:边疆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