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白描:胡之铉,物理与天文学院,应用物理学专业,2022届本科毕业生。
胡之铉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参加了多个本科生科研项目,并曾获得网班奖学金和华为奖学金。他始终保持对知识和生活的热爱,努力在物理科研的路上积极探索。
胡之铉来自于邓小平故里四川广安,他从小就对各类自然现象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给他带来一个科学家的梦想。2017年,他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却阴差阳错被工业设计系录取,工业设计浓厚的艺术气氛让一直“沉迷”数学物理的他感到些许无所适从,不过上海交大丰富的学术资源和良好的学习环境仍然让他充满了学习的热情。虽然在工业设计感受艺术的熏陶是非常难得的经历,但如他打趣时所说,“比起艺术之美,也许我更能体会数理逻辑的美感。”出于对物理的兴趣,他于次年转专业到物理系学习。
学习的路途并非一帆风顺,在物理系的第一学期,胡之铉就被大学物理课程打了个措手不及,让他认识到自己曾经的物理知识不过是一点皮毛,甚至一度怀疑自己是否错误地判断了所谓的兴趣。好在他没有气馁,努力去转变自己的思维,适应大学的学习风格,常常在课后厚着脸对老师们“围追堵截”,向老师请教不懂的物理知识,正是这样的积极态度使他最后获得了优异的学习成绩。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认识自己,弄清楚兴趣究竟在何处才是更重要的问题。胡之铉意识到,他对物理的所谓热爱源于对自然科学的好奇,以及对科研工作的向往,可是他尚未了解研究路上的辛苦,不曾知晓研究成果背后所需的汗水,彼时的热爱不过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在困难面前或许不堪一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明确自己的兴趣,他选择了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主动去尝试本科生科研项目。
在马金贵老师指导下,胡之铉以第一负责人身份参加了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研究对温度变化不敏感的激光倍频技术。最初他不了解实验室里的各种实验仪器,不懂操作技巧,也不清楚这些实验背后的物理原理,但他已经对此有心理准备。在老师和师兄的帮助下,他逐渐学会如何操作实验仪器,如何高效地调整光路,以及编写可靠的模拟程序。在课余时间,他还主动去查阅文献和研究生教材,补充科研所需的物理知识。作为第一负责人,除了研究内容以外,如何清晰地展示自己的科研项目,如何和队友协调沟通也是完成科研项目的必备技能。经过一年的努力,大创项目终于顺利完成,大创的经历让他对科研有了更深的认识,科研并不是一道稍加思考就能解开的数学题,从立项到结项,最终收获成果后短暂的快乐和成就感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附赠品,遇见困难时的压力与苦闷才是研究路上的常态。如果未来想要继续在科研道路前行,就必须接受它们,用良好的心态直面它们。
参加过科研项目之后,他对自己的兴趣有了更明确的把握,紧接着又向更高水平的䇹政项目发起挑战,在大创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尽管项目难度更大,还面临突如其来的疫情干扰,但他的信念也比以往更坚定,仍凭借勤奋和努力顺利推进着工作。䇹政项目期间,他积极地参与各种学术活动,在模拟国际学术会议中和同学们交流研究内容,在䇹政周计划向大家展示项目的最新进展并获得各位立项同学的一致好评。就当他又一次满怀信心将工作内容整理投稿后,却又一次被现实的冷水浇醒,审稿人严格而尖锐的意见再度让他怀疑自己是否真的能适应科研工作。在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他重振旗鼓全力投入到论文修改工作,补充研究内容,终于在期刊《Applied Science》成功发表论文。
如今本科生活临近结束,胡之铉将在上海交通大学激光等离子体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继续他的博士研究生生活。他已经明白科研的路绝不会一帆风顺,但无论痛苦还是快乐,都是沿途最真实且难忘的风景,如果眼中只有遥远的终点难免会失去信心,心中有平淡的兴趣才能任由时光流逝而不易动摇。他会带着热情继续在物理的领域中学习探索,期待将来能为物理大厦添上自己的一砖一瓦。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