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5日,“人工结构及量子调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召开了2016年度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会议。
参加会议的有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甘子钊院士;副主任:复旦大学沈学础院士,南京大学祝世宁院士;委员:复旦大学陶瑞宝院士,南京大学闻海虎教授,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张文清研究员,同济大学陈鸿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的雷啸霖院士、郑杭教授、马红孺教授和沈文忠教授。实到委员11人,超过学术委员会总人数(14人)的三分之二。物理与天文学院院长王孝群教授,党委书记朱卡的教授,以及实验室学术带头人、骨干教师等20余人也参加了会议。
委员们认真听取了实验室主任沈文忠教授作的实验室2016年度建设进展报告,还听取了刘灿华教授、马杰特别研究员、钟思华博士分别作的学术进展报告,对实验室的发展进行了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1、实验室2016年度在前沿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应用三个方面均取得了一些突出的研究成果。基础研究领域中“实验证实马约拉纳费米子的存在”的成果受到了学术界广泛关注和认可;在高效硅基太阳电池和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成果转化上也取得了很好的社会评价和经济效益。相信实验室会继续坚持基础研究与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并重的自身特色。
2、实验室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重点项目”等一批重要的科研项目,科研经费大幅提高。希望实验室抓住机遇,以重大项目为驱动,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大型实验平台、增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合作。
3、实验室人才发展和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已形成一支老中青结合的研究队伍,其中青年学者已经成为实验室科研工作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力量,活跃在国际相关前沿领域。希望实验室在引进高水平人才的同时,继续大力扶持现有团队,注重协同合作,继续保持实验室的凝聚力。
4、希望实验室在总结成绩的同时,应更加关注国家经济转型和创新发展的迫切需求,瞄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目标,进一步完善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强顶层设计,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开拓和布局新的研究领域。建议上海交通大学及物理与天文学院继续大力支持和推动实验室的建设,为物理学学科发展和上海交通大学“双一流”建设做出重大贡献。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