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设有物理学和天文学两个博士后流动站,目前在站博士后共计114名。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建立于1999年,物理学一级学科涵盖粒子与核物理、凝聚态物理、激光等离子体物理、原子分子物理、光学、理论物理、计算物理、交叉物理等8个二级学科领域及研究方向。物理学科在2016年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中位列A档,2019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 2020年入选教育部首批“强基计划”。物理学流动站师资力量雄厚,现拥有专任教师154名(副高级及以上150名),其中中科院院士4人,教育部国家高层次人才10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7人。近5年,主持各类科研项目共计651项,包括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9项,基金委群体2项、重大项目2项、杰青优青8项、仪器项目3项、重点项目11项,国防重大重点项目9项等,并领导/参与了十余个国际重大合作项目组。
上海交通大学天文学博士后流动站依托物理与天文学院天文系,该系成立于 2017 年 4 月,主要包括观测宇宙学、理论宇宙学 、高能天体物理、星系和恒星物理、实验室天体物理等研究方向。天文学流动站汇聚了一批杰出人才,现拥有专任教师20名(副高级及以上19名),其中中科院院士1人,教育部国家高层次人才1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名。自成立以来,主持了各类科研项目共计75项,包括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基金委群体1项、重大项目1项、杰青优青3项、重点项目5项,国防重大项目2项等。同时,主持了CLAUDS观测项目、领导中国联盟参加了PFS第四代暗能量巡天、参加了DESI、SKA等项目。
作为重要的基础学科与前沿学科,物理学和天文学是我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点建设学科,学院一直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解决重要科学问题为宗旨,始终重视博士后队伍的建设与发展,鼓励博士后申请各类基金、参与国际合作。2019年以来,学院博士后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国家博士后基金项目、国际交流项目、上海市超级博士后等各类项目近百项。学院将继续加强博士后队伍内涵建设,充分发挥他们在师资队伍建设中的“蓄水池”作用,为推动学科建设、提升科研实力做出更大的贡献。
微信公众号